查看原文
其他

毛振华:三次分配并不改变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基本框架

毛振华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1-11-21



毛振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毛振华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35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913字

阅读时间:6分钟


一、三次分配是党领导下的以自愿为基础的分配,具有中国特色


三次分配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框架下非常新的理论课题。对此,社会各界有很多解读,其中不乏类似于三次分配就是“劫富济贫”之类的误读。在此背景下,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解读三次分配,做到正本清源,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读博士时,我导师专门给我讲过,他理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效率”,社会主义以公平为目标,而市场经济讲究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三次分配是在传统的“初次分配+再分配”的分配框架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指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以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但是,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框架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实施三次分配,并不会改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基本框架,也并不改变我国长期坚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将三次分配与初次分配、再分配并提,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特色和改革开放的初心。传统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我国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形成了完备的法律框架,在规范框架下进行,带有一定强制性,而三次分配则以自愿为原则。但是,我国的三次分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自愿为基础的分配,这自愿不是一般的自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领导力量推动的,跟我们的价值观、文化理念相一致的,走出了一条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次分配之路。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和文件多次强调三次分配,将其与初次分配、再分配并列,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初心。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改革开放的初衷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也有赖于三次分配,通过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三次分配的核心内容。


当然,就其内涵和外延来说,三次分配不仅仅包括先富帮后富,还包括公益与志愿活动。志愿活动参与人群比较多元,参与者也不一定是先富起来的群体,但这同样也可以纳入三次分配的范畴,三次分配的客体不仅包括社会力量捐赠的财产,也包括社会力量所提供的志愿服务,通过奉献时间、技能或专业知识,为弱势群体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提升弱势群体物资与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强引导,推动三次分配走得顺、走得好、走得稳


三次分配是在确保初次分配、再分配的合法性以及有效性的基础上自愿完成的。要确保三次分配走得顺、走得好、走得稳,除了在理论上解释清楚之外,还需要在社会思想方面予以甄别和引导,在法律法规与体制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


首先,要引导先富群体的价值取向,推动先富群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三次分配既不是通过影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来达成共同富裕的目标,也不是让富裕人群财富缩水,而是要去引导已经拥有财富的人去参与更多的慈善和公益事业,从而使国家经济发展的硕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西方企业家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广为流传:“带着巨富进入坟墓是耻辱的”,我国也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慈善事业之所以能够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这其中既有法律和税收方面支持,也得益于许多大规模家族慈善基金的设立。


其次,完善相关法规,构建有利于三次分配的体制机制。我国在法规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推进。例如,当前股权捐赠在中国的法规并不完善。此前曹德旺先生提出捐赠股权就引发了广泛讨论,股权过户的相关内容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和法规上存在不足,尚待补充和完善,想要顺利完成过户并非易事。为保证三次分配顺利进行,就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与三次分配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够支持三次分配走得顺,走得远,走得稳。


再次,要厘清政府与民间的边界,要引导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甚至国际公益事业。政府需要重点从事的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再分配过程需要政府主导,但三次分配应以民间力量为主体,民间投资更加深入,更加注重效率,这是非常重要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我国主要是由政府从事国际公益慈善活动,未来这一状况应有所改变,政府所能支配的财富主要用于本国国民,鼓励民间机构走出国门从事公益活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在此背景下,民间公益活动就相对更为灵活,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所接受的来自美国的帮助主要是来自于民间机构和组织而非美国政府,但这有效增进了民间对于美国的了解,很多中国学生通过基金会去留学,著名的协和医院也曾受到过美国私人基金的资助。相比之下,改革开放早期日本政府对我国的支持民间并没有很深的印象。


第四,要推动慈善公益组织机构的建设与完善,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公益事业。慈善公益事业机构组织、NGO组织非常重要,只有他们做大做强,中国的慈善公益才能做大做强。而要推动此类机构做大做强,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此类机构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以美国为例,相较于成为公务员,美国大学生毕业之后到NGO、慈善公益组织就业的比例更高,究其原因是他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份能够维持尊严生活的丰厚报酬,因此慈善和公益的相关领域也成为了优秀人才的汇聚地,这也是推动美国慈善事业长足发展的原因之一。当前我国存在把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理解为单纯的志愿者或者只拿很少薪酬的认知偏差,甚至部分基金会提出对工作人员开支加总不能超过总开支8%的限定标准,这将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也不利于慈善和公益机构的经营运转。


最后,要引导社会舆论,纠正三次分配就是“劫富济贫”的错误认知,防止出现“逼捐”等行为。当前社会上对三次分配有很多解读,其中甚至存在一些片面的、不正确的理解,如有些偏激的观点认为,三次分配是威胁富人,是“劫富济贫”,等等。但我认为并非如此,三次分配并不是谁有钱就要对其进行“杀猪”,要避免社会上出现这方面的错误解读。“逼捐”事件就是对三次分配误读的一种折射,我们要防止此类事件的重复发生。一般来说,捐赠者在捐款时有各自特定的方向,有的聚焦教育事业,有的聚焦文化事业,有的是聚焦贫困人群或者某一个职业、某一个群体,如若把三次分配变成一种压力或者比赛,其发展终将不会长久。


总体而言,三次分配的核心是在确保初次分配、再分配的合法性以及有效性的基础上自愿完成的。这种自愿并不是一般的自愿,而是在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领导力量下推动的,与我国的传统价值观、文化理念相一致,与国家改革开放的初衷相一致,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相信中国的富裕阶层、企业界是能够完全理解的,并且也能够在党的号召下做出成绩,从而为共同富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建议相关部门既要在理论上明确三次分配的内涵,也要在社会思潮中对其加以甄别并进行引导,在法律法规与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完善改进,推动我国三次分配行之有效且发展长远,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延伸阅读

刘元春:美国前1%富人的财富超过所有中产阶级财富总和


王晋斌:2013年的TAPER恐慌故事


李实:解决制度和环境问题,释放三次分配潜力可助力共同富裕


邓国胜:需从制度、主体、文化等多方面发力加快三次分配


聚焦“推动制度、文化和主体建设,推进三次分配”,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曾湘泉:三次分配对调节收入差距具有潜力空间,需解决制度和环境问题促其发展


刘元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核心参数测算及应对策略


闫衍:警惕多重风险交织下的区域财政金融风险共振


刘元春:在三大超越中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规划纲领


刘瑞明:破“刚需”的关键是破“刚供”


袁海霞等:跨周期调节下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土地出让遇冷或加大地方财政压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理论与思想研讨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及理论与思想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